欧洲美术留学专业选择,欧洲美术留学专业选择排名
![gkctvgttk](http://www.efunbiz.com/zb_users/avatar/0.png)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欧洲美术留学专业选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欧洲美术留学专业选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三美术生想学设计去意大利留学好还是法国?
申请艺术类专业可以考虑去欧洲,比如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的艺术设计是闻名于世的,而且专业设置全免、权威。需要考虑的就是各国的语言,因为这些国家不是以英语为主,而我们国家的外语教育又以英语为主,所以你要通过语言学习,考试达到一定要求才能申请签证。如果是艺术设计建议法国、意大利。就语言方面推荐法国,因为法语是世界六大语言之一,今后的用处广泛一些;而意语的适应范围很小。你的专业跨度不是太大,但是还是有部分专业课程的学分转换不了,所以也能要求重修部分专业课程。艺术研究生要求提供作品 如果想去意留学也可以zixun下欧洲艺术名校西安注册中心
西方主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1、浪漫主义:席里柯——《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自由领导着人民》。
2、新古典主义:达维特——《马拉之死》、安格尔——《贝尔坦像》。
3、现实主义:杜米埃——《七月英雄》、库尔贝——《打石工》。
4、印象主义:莫奈——《印象.日出》、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5、新印象主义(点彩派):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日》。
6、野兽派:马蒂斯——《罗马尼亚的上装》、蒙特里安尼——《戴项链的妇女》。
7、表现派:蒙克——《呐喊》。
8、立体派:毕加索——《亚威农少女》,《弹曼陀铃的少女》。

美术生有哪些必学的美术教材?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美学原理
艺术概论
绘画设计***学
中国工艺美术史
艺用人体结构
西方文学名著赏析
中国文学名著赏析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技法理论(***和人体骨骼、肌肉)、美术概论等。
作为一个画室的校长,教出各个美院的状元数不胜数,我帮大家梳理一下美术生必学的书。(绝不累赘)
一、造型基础
1.速写向
《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
画册中囊括了他毕生的素描作品,综合了他的六部著作,涵盖了伯里曼结构解剖体系的全部重要内容。
具体目录就不贴出来了,大致上来说,全书内容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讲解人体大的比例、动态;
第二部分讲解人体的韵律、重心;
讲完了整体,下面自然是局部啦,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是一门观摩性比较强的课程,学习美术在注重教材的同时还要完善自身的品格和提高文化艺术修养,下面我就推荐几本美术教材供大家学习。
《美术教材》的编写既注重专业性,又兼顾通俗性,以历史的发展为脉络,以经典画作为血肉,突出介绍了每一时期的代表艺术家及其经典画作,简明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外美术史知识,使学生对艺术发展的连续性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美术生必备教材·笔画教学:色彩入门》邀请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的专业老师担任编著,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美术班学生及美术初学者,此书的内容从色彩基础知识的介绍入手,从单个静物色彩写生开始,内容从结构到明暗,由易至深,层层深入,是广大美术初学者欣赏和学习色彩静物基础的优秀课外辅导书籍。
《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重点推荐教材:中外美术鉴赏》分中国美术鉴赏和外国美术鉴赏两部分,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雕塑、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国民间美术、世界文明古国奴隶社会的美术、外国古代宗教建筑等,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中国艺术史》是中国最好的艺术史入门书,牛津、耶鲁、普林斯顿沿用40年之经典读本,牛津大学荣休院士、中国艺术史权威迈克尔·苏立文院士继《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之后又一重磅力作。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2013光明书榜、中华读书报、出版商务周报的年度十大好书,鲁迅文化奖年度致敬,震撼的现代中国艺术故事。
《中国工艺美术史》系田自秉先生30多年教学与研究的结晶,2014年7月作者授权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编辑在原来版本的基础上认真审读加工,使该版本较以前的版本的内容更加准确,为广大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必读之书。
《无法抗拒的中外艺术》专门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全书涉猎的主要内容为雕塑、建筑、绘画、音乐、影视、戏剧、舞蹈、书法等各主要的艺术门类,本书介绍了这些艺术门类以及相关的艺术作品,完整地再现了人类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使读者在全面掌握世界文明的发展脉络同时,还能获得更为广泛的审美感受和愉快体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欧洲美术留学专业选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欧洲美术留学专业选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funbiz.com/post/13310.html